淮海中心正崛起
|
本報記者 范海杰
金秋時節,景色宜人。在賞秋之際,若是你慢下腳步,仔細探尋,就會發現如今的彭城大地悄悄在變。城市建設日新月異,路網“骨架”快速拓展,市政功能逐步完善,人居環境不斷優化。路寬了、城美了、人樂了……一座城市功能更加齊備的區域中心城市正悄然崛起。
近年來,徐州堅持加強自主規劃和自主發展,對照省會城市乃至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標準,聚力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,城市集聚力輻射力帶動力明顯增強。
穩步推動城市更新 完善城市空間結構
新建的廠房內,一臺臺自動化灌裝機正在運行,各類成品奶制品不斷從生產線上輸送出來,再由機器人裝箱。與老廠相比,這里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……今年春天,隨著綠健乳業的棠張新廠正式投產,標志著主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基本完成。
綠健公司副總經理吳永軍自豪地說:“新廠從土地到餐桌實現了全面提檔升級,比如10萬級的潔凈灌裝車間,能夠實現自動灌裝、機器人裝箱碼垛、自動化入庫,主要設備也是采用國內國際一線品牌的設備,建成了智能化車間?!?
如此大變化,得益于徐州市主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園的政策。徐州在2013年全面啟動主城區范圍內工業企業退城入園,支持企業技術改造,實施增量式搬遷,實現企業管理創新、技術創新、轉型升級。
“主城區限制了企業的發展,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。企業退城入園就是為了提檔升級、規范管理,推動產業結構調整?!笔泄ば啪窒嚓P負責人表示,我市對主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實行整體規劃、分步實施,并積極搭建承接平臺,“一企一策”科學制定搬遷方案,讓企業搬得出、立得住、有發展。
近年來,為推進城市更新,徐州通過實施大量的工礦企業退城進區、退二進三,推動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,先后400余家工業企業整體搬遷,為發展樓宇經濟、平臺經濟、總部經濟等城市經濟騰挪空間。目前,全市原主城區內的工業企業已完成轉型升級,實現異地搬遷,進園入區。
“樓宇經濟牽動著都市興衰的脈搏,我們唯有保持政策定力,篤定實干,才能開啟樓宇發展新華章?!痹讫垍^樓宇經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去年以來,云龍區創新提出“服務企業、稅源回歸、企業招引、總部經濟培育和亮點樓宇打造”等五項行動,有力撬動了樓宇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。截至8月底,全區運營及在建樓宇80余處,樓宇企業稅收突破10億元,一處處拔地而起的立體空間,彰顯出云龍區樓宇迅猛的發展態勢和產業轉型成長的蓬勃活力。
與此同時,我市通過實施大規模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,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1億平方米,52.6萬戶居民實現“出棚入樓”,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和市民居住條件。
以鼓樓區為例,該區五年來累計完成棚戶區及城中村改造項目50多個,完成改造706萬平方米、受益群眾3.5萬人,整治老舊小區和散片區227個,在徐州主城區率先建成區級文化館、圖書館、博物館并投入使用。
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城市品質功能
大力推進高鐵、機場擴建、軌道交通、高架快速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……近年來,徐州始終保持較高強度城市建設投入,一大批重大功能性項目建成投入使用,是淮海經濟區十個地級城市中首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。
在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“雙十字”交叉基礎上,徐州構筑起以京滬高鐵、鄭徐客專、徐宿淮鹽鐵路、連徐高鐵為骨架的“放射型”鐵路布局,“米”字型高鐵樞紐8個方向已開通6個,高鐵通達省份25個,通達城市180多個,通達車站200多個,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鞏固,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。
徐州觀音國際機場T2航站樓啟用運行,標志著徐州觀音國際機場正式進入“雙航站樓時代”,運輸機場保障能力顯著提高,有效滿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460萬人次、年貨郵吞吐量5萬噸、年航班起降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.2萬架次的需要。觀音機場目前已形成5.8萬㎡航站樓、22個停機位的運行規模,目前開通了30余條客運航線,先后引進桂林、祥鵬、南航等多家航司設立過夜基地。
徐州軌道交通一期建設規劃工程于2021年實現三線組網運營,軌道交通1、2、3號線運營里程達64公里,設站54座,連通徐州商業、人居、公園、公共設施、交通等各個重要城市結點,為城市的交通動脈注入新鮮血液,拉近城市的距離,串聯起徐州市民的出行地圖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安全運送乘客超1.31億人次。
隨著一座座高架橋拔地而起,城市快速路網建設取得重大突破。相繼建成三環東路、三環西路、三環北路、三環南路、迎賓大道等高架快速路,城東大道等正在加快實施,即將實現成環成網。圍繞中心城市構建“三環十二射”骨干路網,建成外環公路西環段、外環公路東南段,有力支撐了徐州中心城市建設。
與此同時,徐州持續強化教育、文化、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。2021年末,徐州擁有各級各類學校2458所,在校學生222.47萬人,教育事業蓬勃發展;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580個,三級醫院數量達24家,其中三甲醫院12家,健康事業持續推進……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,是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不斷走向深入的基石,成為徐州發展的新優勢。
持續放大輻射優勢 著力推動協同發展
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,徐州圍繞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,牽頭組織召開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,推動淮海經濟區交通互聯互通、產業協同發展、環保聯防聯治、公共服務融合發展,以合作求突破、以協同求共贏,合力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影響力。
2018年以來,由淮海經濟區十個城市參加的協同發展機制正式建立,連續4年分別在徐州、淮北、菏澤、濟寧召開協同發展座談會,協同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廣泛凝聚。
徐連客專全線開通運營,魯南高鐵、魯南雄商高鐵并行段、京滬高鐵二通道、合宿新鐵路、淮宿蚌和淮宿阜高速鐵路等加快推進,徐菏高鐵已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……淮海經濟區十市積極推動交通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落實落地,形成同頻共振效應。
產業協同發展方面,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列入國家年度重點規劃編制計劃,十市共同啟動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,召開了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,區域產業協同不斷拓展拓深。
十市還認真落實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工作機制,堅持問題導向,加強協同聯動,在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上下真功夫。今年以來,徐州、宿遷兩市圍繞水環境保護開展的立法協作,《徐州市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》《宿遷市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》先后立法,這是我市首次正式與淮海經濟區其他城市開展協同立法。
徐州自古與周邊各市山水相連、地域相接,習俗相近、人緣相親,往來密切。如今,從政府間互訪交流,到民間互動、人文交流日益頻繁,徐州與各市合作領域不斷拓展、聯系越來越緊密,逐步形成了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共融格局。
未來,徐州將打造成為淮海經濟區創新創業、宜居宜業、近悅遠來的區域首善之城,持續放大輻射優勢,并不斷拓展與周邊城市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廣度,主動服務周邊、帶動周邊,最大限度共享紅利、共贏發展,引領淮海經濟區加速崛起。
新聞爆料:0516-82345678 商務合作:0516-85792397 13775881757
版權聲明: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、彭城晚報、都市晨報、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,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的保護,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。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,如擅自轉載、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,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。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!
-
郵儲銀行新沂市支行 堅定履行責任 服務地方發展
新沂 / 時間:2023.02.01
-
“百姓名嘴”進村居講理論
沛縣 / 時間:2023.02.01
-
我市全力推動項目建設開新局
經濟技術開發區 / 時間:2023.02.01
-
送崗位送技能 接上門安頓好
要聞 / 時間:2023.02.01
-
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 宋樂偉講話 王劍鋒主持
要聞 / 時間:2023.01.31